目录
艺术史与艺术考古
著史观念的转换——“边界与跨界:2018·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”述评 夏燕靖;1-7+209
北京普度寺沿革考 谷新春;8-15+209
艺术家书的历史脉络与发展现状 徐小鼎;16-19+209
明代墓葬石像生制度考察——以潘埙墓为例 孙琳;20-25+209
从离薋园到弇山园:王世贞的艺术交游与园居图景之形塑 朱燕楠;郭鹏宇;26-31
《文美斋诗笺谱》的版本辨析及文献辑要 王宇;32-35+209
清代广州外销画中的中国窑业图像 周思中;36-38彩色图版
蒋炎作品 蒋炎;2+125-132+219-220理论与批评
技、物、居的追索:海德格尔设计思想发凡之“问”与“思” 朱文涛;39-49+209-210
“经营位置”与现代主义的空间转换与置换比较研究 李新铎;50-60+210
新媒体后现代特征与中国古典形象的颠覆 肖宁;马绮丽;61-63
从地域到诗画意境:论绘画中的“潇湘”意涵 吴湘;64-70+210
通用设计与包容性设计原则的发展和挑战 黎昉;董华;71-78+210
从马利坦“灵感”论看中国书画理论中的“虚静”说 阮怡帆;79-83宗教艺术研究
敦煌壁画绘小型玻璃器研究:丝绸之路上玻璃东传过程中的佛教化演变 程雅娟;84-93+210
中国早期佛教座椅与拏具图像探源 张晶;94-99美学与艺术学研究
美学理论视域下的中西艺术精神本体论比较研究 李立红;100-103
当代风景摄影的崇高美学研究 曹昆萍;104-109
浅析消费社会的美学新形态 顾谦倩;110-112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
年味中的女红艺术——湖南安仁“元宵米塑”的文化表征与价值诠释 张红颖;张宗登;113-118+210
技术与文化——西双版纳傣族三个支系织锦技术要素的文化差异研究 金少萍;王璐;119-124
明清古村落的审美解读与价值探析——以太行山、黄山古村落为例 任济东;125-131书评
宫墙内外之争——评伊沛霞《积淀文化:宋徽宗的收藏》 黄凌子;132-136艺术教学与管理
培养设计过程中的研究意识——以AA建筑联盟学院预科课程为例 夏翔;137-140
独立·多元·实践——当代欧洲德语区大学艺术史专业硕士阶段课程设置的特色 王路;141-145
当代雕塑教学中的木材料语言 罗幻;146-150
开启全感知训练的跨专业工作坊教学探索——以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”国际工作坊为例 汤晓颖;梁婷;方海;张濬哲;151-155
关于“产品化教学”的思考 何盛;156-159艺术创作与实践
乡村文化广场景观质量的AHP法评价 郁献军;过伟敏;160-164
榫卯结构的创新性研究 王洁;165-168
汉碑边饰纹样的文化艺术意蕴 徐志华;169-171
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性服装研究 侯玉;172-174
陶艺创作中材料的边界 李雨花;175-177
展示设计的跨界与境界 毛建华;178-182
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趋同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玮;孔祥炎;庞梦潇;183-187
数码版画艺术再思考 万子亮;188-190
绿色消费驱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计研究 王样;191-196
传统村落景观意象营造中空间形态的解析 丛昕;郭敏;陆婧;张清海;197-202本期名家
诗化的变体——对颜泽陶艺形式语法的猜想 邬烈炎;203-205
城市·山水·乌托邦——评蒋颜泽新作“城市·山水”系列 翁再红;206-207
“千差有路”——蒋颜泽陶艺的叙述方式 沛雪立;2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