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艺术史与艺术考古
雪花是谁设计的张道一;1-3+209
吕澂在上海美专:1920-1921年钟金;4-12+209
《南宋院画录》研究补遗郭建平;张真;13-19
乾隆朝京城金石学圈的形成与发展蒋润;20-27+209
揭示“不确定性”:汉画像石中的“桥下捕鱼”图像研究徐志君;28-33
李公麟《维摩演教图》考辨刘义;34-40
晚宋下层士人习画潮流与宋元绘画文人化侯力;谢建明;41-46
“泰西法”对于“姑苏版”产生与消亡的影响述论吴震;47-52+209
波斯细密画:一把解读中国瓷器在东西方贸易和文化对话中作用的钥匙Ani Margaryan;农妍;53-61+209
理论与批评
“格物穷理”与“度物取真”——论理学思想对宋代画学的影响张南;62-66
洪亮吉篆书艺术考论杨帆;67-73
承传与演变:查士标画学思想摭论任军伟;74-80
穆里尔·库珀:包豪斯与数字设计的桥梁王红;81-87
艺术新界面:煎茶会图录中的明清绘画元素——以稀见《青湾茗醼书画展观录》为底本王韧;88-95+209-210
以身度物:行香仪式对柄香炉形制秩序的影响魏洁;章鸿;96-101
浮世绘中所见中国趣味与汉文修养——兼论铃木春信的美人绘“八景”与“五常”李艳丽;张政君;102-108+210
宗教艺术研究
内学与外道:雪域保护神十一面观音来源研究李翎;109-115
以须弥山为切入点的莫高窟第3窟图像释义——兼谈场域论下的“物理场”和“心理场”马莉;116-125
窟龛与场域——试探安岳、大足十六罗汉造像的读解方式孙博;126-133
美学与艺术学研究
数字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光晕再造于悠悠;134-138
“用”的美学观与当代中国乡村景观设计创新施俊天;赖勤芳;139-143+210
当切片遇上贝多芬艺术——探索另一种设计方法李昊宇;144-146+210
装置作为公共艺术的呈现顾海青;147-150
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
国家社科基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项目成果分析徐飞;孔嘉;叶文豪;151-158+210
剑川民间玩具的类型与文化特征胡蓉;陈剑;周月琴;159-162
艺术教育与创作
多重文化视域下经典国货集体记忆的体验设计策略探究赵畅;张凌浩;163-168
利用同感评估技术测量空间因素对设计创造力的影响薛娟;代泽天;169-173
智能图像识读与乡村早期艺术教育研究肖弋;174-178
从书法格律看当代文字设计的“书写性”高秦艳;黄光辉;179-184
传统包装结构再创——以旋转闭合结构为例张小艺;185-187
民国时期江苏籍留学雕塑家研究秦天;188-193
刍议中国传统家具与建筑的渊源和联系——以南京博物院藏三件宋明清家具为例张丹;许立瑶;194-199+210
倡导中国画意象、意境审美在当今高校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郭兴旺;200-205
本期名家
景语与真趣:刘伟冬绘画赏析郑闻;206
绘画点滴刘伟冬;207-208+2-10
刊前絮语11